蘇州:老宅覓知音 古城煥新顏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7-16 10:53:59 | 來源:《光明日報》 | 作者:蘇雁 | 責任編輯:吳一凡位于江蘇蘇州古城東北隅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(qū),“誕生”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。
漫步在平江歷史文化街區(qū),可見城門排列、街巷縱橫、水道交錯。這里是蘇州古城保存最完整的歷史文化保護區(qū)。
近年來,隨著古城保護深入推進,平江歷史文化街區(qū)作為“活的”遺產,在保護修繕、活化利用的同時,進一步改善居民居住條件,讓老宅中的居民生活過得越來越有幸福感。
圖為蘇州狀元府青年琴家古琴音樂會。郝果子攝/光明圖片
“蘇州始終懷有敬畏之心、注重活態(tài)保護,突出延續(xù)特色風貌、改善人居環(huán)境、激發(fā)消費活力等重點,努力以城市更新促進社會效益、文化效益、經(jīng)濟效益共同提升?!碧K州市委常委、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(qū)黨工委書記、姑蘇區(qū)委書記方文浜說。
瞄準“精細、精致、精微、精雅”的目標,蘇州推出了一系列創(chuàng)新舉措。實施平江、山塘等歷史文化街區(qū)和32號街坊內歷史地段保護更新,打造以丁香巷、大儒巷等為代表的特色街巷,推動千年古城煥發(fā)新活力。而藏身于小巷深處的老宅,是蘇州古城微更新的著力點,傳承與活化并舉,讓老宅“活”出了新精彩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蘇州古城保護區(qū)范圍內現(xiàn)有文保、控保建筑438處,總建筑面積高達70萬平方米。明清磚木結構的建筑在百年風雨侵蝕下,存在各種安全隱患,亟待搶救性修繕。
為給古城精細化保護提供基礎信息,從2020年12月起,一個名為“古城細胞解剖工程”的項目在蘇州市姑蘇區(qū)展開。蘇州古城54個街坊、14.2平方公里核心保護區(qū)內的房屋、古井、古樹、橋梁等每一個“細胞”都將在這項工程中得到全面、深入的“體檢”。
自“古城細胞解剖工程”啟動以來,蘇州科技大學14名教師和28名研究生組成的團隊負責“解剖”蘇州古城23、24、31、39號街坊。“拂去層層灰塵,許多老宅的價值和其他歷史文化環(huán)境要素被發(fā)現(xiàn),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被挖掘出來,多樣化保護利用方式得以顯現(xiàn)?!碧K州科技大學教授王勇說。
有了普查數(shù)據(jù)的支撐,省級文保建筑潘世恩故居和控保建筑潘祖蔭故居、顧廷龍故居、德鄰堂吳宅、鈕家巷陳宅和王宅等近百座古建老宅被原汁原味修繕。其中,潘祖蔭故居項目獲“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2023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優(yōu)秀獎”。
為了解決古城保護的資金問題,一方面地方政府申請貸款,另一方面發(fā)布實施“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”,以活化利用的方式,想方設法讓修繕一新的老宅能夠投入市場,發(fā)揮經(jīng)濟價值。
在老宅開啟修繕工作的同時,姑蘇區(qū)就開始牽線搭橋,為它們尋找合作伙伴?!扒捌诮槿耄环矫婵梢栽谛夼f如舊的前提下,按照運營方的需求進行基礎改造;另一方面也讓他們了解老宅的歷史文化,在后期的裝修布置過程中保持原有風格?!碧K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(qū)、姑蘇區(qū)古城保護委員會主任??じ嬖V記者。
七里山塘沿線老宅鱗次櫛比。位于山塘街816號的李氏祗遹義莊是蘇州市文保單位,2024年修繕期間,國資公司就為它找到了中意的合作伙伴,將這里打造成古建文保精品酒店。
曾有清代詩人在為義莊創(chuàng)作的詩作中,以妙筆細致地鋪陳出了秀麗的園林景致。如今,走進小院,粉墻黛瓦與曲徑回廊相映成趣,俊秀的太湖石與小池、荷花盡顯江南宅院的精巧雅致,頗具當年詩人描述的意境。
“合作伙伴”認同老宅的獨特魅力和歷史價值,并在入駐后竭力保護傳承,以期再現(xiàn)姑蘇風雅,這讓蘇州名城集團古城投資建設公司董事長殷銘感到十分欣慰。如今,“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”已上線5批80座古建老宅,36座宅子找到了“新伙伴”。殷銘告訴記者,老宅成功牽手的“伙伴”中,既有百年老字號,也有金融和科技企業(yè),還有提供一站式沉浸體驗蘇式生活的文旅服務機構。
歷史文化正以鮮活的姿態(tài)走進現(xiàn)代人的生活。臨頓路鈕家巷3號是清乾隆年間的狀元潘世恩的故居,在蘇州人稱“狀元府”。其西路建設為“蘇州狀元博物館”,中東路部分改建為“江南小劇場·太傅第”。這是蘇州首批獲得政府授牌的四家“江南小劇場”之一。每周六、周日,小劇場60多個座位座無虛席,90%以上都是慕名前來的年輕游客。抿一口碧螺春茶飲,剝開陽澄湖里剛采摘下來的鮮嫩蓮子,耳邊或是軟糯的昆曲《牡丹亭·游園驚夢》,或是耳目一新的評彈脫口秀,一下午的時光眨眼流逝?!耙荒瓴惋嫾友莩鼋哟慰土考s為12萬人次?!薄坝∠蟀賾颉钤凇敝骼砣藢O啟棟告訴記者。
古城具有濃郁的煙火氣息,可觸、可摸、可親近。2025年上半年,僅平江歷史文化街區(qū)接待游客量就達1506.42萬人次,同比增長11.73%。蘇州古城正成為現(xiàn)代人,尤其是年輕人樂意打卡的生活場景,他們在感受昆曲評彈妙音、蘇幫菜肴美味、蘇工蘇作精巧之余,會在心里止不住地贊嘆,“蘇式生活,妙哉!”
《光明日報》(2025年07月16日09版)